《請回答1988》:這真的是懂生活的人才能拍出來的劇啊
- 2019-07-09 13:34:03
好的影視劇就像一顆顆有光的種子,點亮我們心房裡一個個蒙塵上鎖的記憶匣子。
如果只讓我推薦一部電視劇,我會推薦《請回答1988》。
這幾天,我再次重溫了一遍這部電視劇,還是像第一次看的時候一樣,又哭又笑。
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五味雜陳的冷暖,在這個故事裡都有所展現。
我覺得《請回答1988》最強大的地方,就是讓我這個從小生長在中國,88 年還沒出生的人,看到這部電視劇依然是那麼的熟悉和感動。
普通人的青春關鍵詞
這部回憶青春的劇, 不僅僅是關於“我們”的青春,也是父母的青春。這部劇的導演在接受訪談時候說: 《請回答1988》這部劇,有99%都是在講親情和友情,只有1%在講愛情。
反觀國內大多數青春劇,99%的篇幅都是在講愛情,有的甚至充滿了各種青春的所謂疼痛,吸毒和墮胎。
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青春關鍵詞到底是什麼?
這部電視劇給了正確答案——一起玩的小團體死黨,偷偷暗戀的物件,發愁的高考,家庭成員間的吵鬧和默契,鄰里間的守望相助如同家人……熟悉就像生活裡的家常菜——沒有珍饈盛饌的華麗誘人,卻耐得久吃,空缺久了還特別想—— 因為它滿滿的承載我們生活的日常。
這個劇沒有什麼大起大落,跌宕起伏,全是生活中那些平平淡淡、雞毛蒜皮的小事。
整部劇 20 集,每一集幾乎都是一部電影的時長,可是無論是一刷還是後面的再刷,我從來沒有快進過。
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
這部劇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個點,第一個是德善和爸爸的一段對話。德善作為家裡的第二個孩子,因為姐姐正在學習的重要關頭,大家都要讓著她,又因為弟弟是家裡最小的,作為姐姐也要讓著。於是,在落選奧運會舉牌小姐,又被安排和姐姐一起過生日時, 作為家裡總是被忽視的老二,德善爆發了。
她也喜歡吃雞腿和煎雞蛋,為什麼要讓著姐姐弟弟吃醃豆子?她也想過一個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生日,為什麼每次都要順便和姐姐一起過?她覺得自己體諒父母的偏心卻被當成理所應當。
看到這兒,作為一個觀眾,我也和德善有同感,覺得父母確實是偏心了。
然而德善爸爸的一句“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,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,所以,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。”瞬間讓我知道,原來父母也會出錯。
他們也是從子女的角色,轉變到父母的角色,更別說是三個孩子了,是很難將一碗水端平。
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,都在學習和摸索怎樣和依賴著自己的生命相處。
當然,為人兒女也是第一次啊,這一路上難免會有矛盾,難免產生摩擦,我們就心照不宣,多多指教,多多擔待吧。
大人們都是鐵石心腸嗎
德善奶奶的葬禮上,德善發現大人們都在若無其事地吃飯喝酒暢談,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喪事還是喜事。父親在笑著招呼別人喝酒,兩個姑姑在討論戒指是金的還是銀的。德善不禁心懷不滿:他們為什麼都不悲傷?
我想起小時候爺爺過世時,我也埋怨過大人們的冷血無情,不禁引起了共鳴。
可是隨後,當千里迢迢從美國趕回來的大哥回到家裡時,德善的爸爸和姑姑頓時像找到主心骨和依靠似的,抱著大哥哭了起來了。
原來,大人只是在忍,
只是在忙著大人們的事,
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任
大人們也會疼。
德善終於理解了大人。
孩子可以不顧一切隨時宣洩自己的悲傷與不安,不過是因為我們知道,父母瞭解我們,能幫助我們。
父母的忍,只是找不到他們可以依靠的人。我們的爸爸媽媽原來也是別人的小孩。大人們不是不悲傷,只是他們藏的很深很深。
父親沉默無聲的愛
姐姐寶拉為了專心準備司法考試,要搬到學院去住,全家人都在門口送寶拉。爸爸前一天和她說,第二天很忙,趕不回來。其實他是怕家人看見他送別女兒時的難過。
第二天他早早地就在前面的路口等著女兒,裝作很隨意的樣子,給寶拉遞過去一袋必備的藥品,上面寫著:頭痛的時候吃的,感冒發燒的時候吃的,胃痛的時候吃的……
最後爸爸塞給寶拉一卷零花錢,讓她不要太省,偶爾也買點肉吃。
全程沒什麼話,本來他就和大女兒沒什麼話題,又怕說的多了,女兒煩。
寶拉哭泣著往前開,爸爸一直在後面張望,直到看不見。
天下的父親都一樣啊,父親表達愛的方式都是這樣沉默隱忍的吧,心裡默默守護,嘴裡卻不願說出來。
只有懂生活的編劇才能做到如此感人
劇中五個家庭,涵蓋了大多數家庭型別,角色間的感情戲也幾乎涵蓋了青春期所有的感情型別。人物形象豐滿立體,不論主角、配角,都進行了全面的、多層次的展示,每個人都有閃光點,每個人都很善良,但沒有臉譜化,不為了好而好,不為了壞而壞。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,有血有肉,有優點有缺點,可愛又可恨,都是真實獨立存在的人。
節方面處理的也很到位,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它的來龍去脈,甚至草灰蛇線,跨越數十年,都有伏筆,並且能合理填上。
每個人的情緒情感都有跡可尋,邏輯嚴謹,沒有無緣無故、不合常理出現的感情。劇終所呈現出的每個人的歸宿,結局,每一點都能按圖索驥,不覺突兀。
為什麼這部劇這麼感人?
因為編劇太懂生活了,無論是情境設計,還是人物設計,都很見編劇的功力。裡面每個角色身上都有自己或父母的影子,每一個小動作,每一個小心思,都那麼真實。
甜蜜又煩惱的暗戀,天馬行空的理想,讓人頭疼的高考……沒有什麼起伏跌宕,就平平淡淡地把編劇對生活的細膩感受,把想要表達的情懷,把這些友情、親情、愛情潤物細無聲地安放在劇本里,慢慢講給你聽。
這真的是懂生活的人才能拍出來的劇啊!
(作者:江敏,安徽廣播影視學院戲劇影視表演專業學生。
來源:TV風向標旗下“追劇小時光”公號)